好孕无忧-专业的综合试管婴儿服务平台
好孕百科 > 育儿 > 发现5岁孩子偷东西后,父母三步教育法,让孩子再也没犯过

发现5岁孩子偷东西后,父母三步教育法,让孩子再也没犯过

时间:2021-02-20 06:30:03 来源:育儿 关注度:1984
分享 分享

文|文儿

作为家长,你遇到过孩子偷东西的情况吗?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我一个朋友十分重视孩子的德育,但前不久,发现孩子偷了班里同学的文具。朋友对孩子一顿打骂,自以为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却不曾想,孩子的“偷窃”行为变本加厉,开始偷起家里的钱。朋友真是伤透了心,自认为平时也挺重视教育,孩子怎么就沦落到这一步了呢?

其实,孩子第一次偷东西时,朋友的做法就错了。如果是按照以下这对父母的做法,孩子的行为倒是很可能得到纠正。

发现5岁孩子偷东西,父母紧急开展教育

有位网友说,发现自家5岁的娃偷拿课外班的课桌小摆件时,他心里很着急。毕竟孩子年龄还小,他该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才能既阻止孩子的类似行为,还不伤孩子的心理呢?

一番操作后(其实是“三步走”教育法),孩子跟着他去把摆件送回了班里,以后再也没出现过偷拿东西的行为。他觉得自己的一番处理起到了效果。

发现孩子偷东西,如何像这位网友一样,实施“三步走”教育法?

分析原因:孩子为什么会“偷”?

知道孩子偷拿东西后,多数家长会很愤怒,小小年纪居然不学好?其实愤怒无济于事。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平静下情绪,然后分析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该怎么分析呢?询问孩子就可以。

这位父亲问孩子为什么要拿课外班的小摆件,孩子说自己很喜欢,觉得很好看。父亲便知道,孩子没有什么坏的用意,只是本能地想把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结合孩子的年龄来看,这种行为算不上“十恶不赦”,只是物品所有权概念比较模糊。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偷窃行为都有一定理由。要么是自己喜欢就拿走了,要么是平时很想要却没有,看到别人有就拿走了,上升不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非要给孩子扣一顶“小偷”的帽子,反而会伤害孩子心理。

向孩子解释,这么做为什么是错的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拿别人东西,就是因为物权概念模糊。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就算你很想要也不能拿,再举个设身处地的例子: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会怎么想?

通过举例和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来”,孩子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和孩子一起弥补过错

孩子“偷”了东西,这本身是一种错误行为。犯了错就要弥补错误。家长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之后,要做出弥补举措,这样处理事情才完整。那位父亲和孩子一起,把摆件送到了课外班老师手里,还让孩子跟老师承认错误,说下次不会再犯。

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父母充当的是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对立者。父母只督促孩子去做这样一件事,在孩子不好意思或害羞时鼓励他勇敢一些,而不要夹杂着“敢偷还不敢认”之类的羞辱性语言,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相关标签:

讨论群

是心得,是建议,更是试管婴儿攻略

与本文相关问答

专业医生在线解答

大家一起在讨论

也许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目录导航 目录导航
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