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大类。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11种。这些疫苗可预防12种传染病,覆盖了婴幼儿高发的重大疾病。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需要家长自费选择接种。所有疫苗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保障。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1月龄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2月龄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6月龄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1岁至2岁期间完成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接种。每种疫苗都有明确的接种间隔要求,最短间隔不少于28天。早产儿按实际出生月龄接种,不需按矫正月龄推迟。
接种前需确认儿童健康状况,发热、急性疾病期应暂缓接种。携带预防接种证,如实告知过敏史和既往反应。接种后留观30分钟,注意有无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局部红肿可用干净毛巾冷敷。出现38.5℃以上发热可服用退热药处理。接种部位硬结通常2-3个月自行吸收,不需特殊处理。
乙肝疫苗可能引起低热和接种部位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易出现红肿、硬结。麻疹疫苗部分儿童会出现一过性皮疹。流脑疫苗可能引起轻微发热和嗜睡。这些反应多在1-3天内自行缓解。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发生率极低,约百万分之一。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需谨慎接种减毒活疫苗。有癫痫病史者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应咨询神经科医生。鸡蛋过敏不是麻疹疫苗的绝对禁忌症。疫苗接种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但不宜超过推荐年龄范围。因故漏种疫苗应尽快补种,不需重新开始整个程序。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免疫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建议家长按时带孩子到正规接种单位完成免疫程序。记住,预防接种不仅是保护个体健康,也是为全社会建立免疫屏障的重要举措。
全部评论
帖子《婴幼儿预防针一览表 基础免疫接种时间表》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回复评论哟,马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