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无忧-专业的综合试管婴儿服务平台
好孕百科 > 情感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提名奥斯卡,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深思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提名奥斯卡,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深思

时间:2020-03-08 03:42:49 来源:情感 关注度:583
分享 分享

原标题:《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提名奥斯卡,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深思

你的孩子真的可以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吗?

这是每对父母都会关心但不一定会认真思考的问题。关心是因为每对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可能很少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是否真的有助于孩子成长?

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方式,复制粘贴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每个家庭的教育而言,每个家庭都各有千秋,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请你相信,一定有相对的好与坏!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 2004 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豆瓣评分高达 9.3 分,讲述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师马修改变了一群被大人们放弃的坏孩子的故事。

然而这一部看似不起眼的电影,其中所折射出的教育观念却让人深思。

-1-

理解而非责骂

马修工作的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里聚集的学生是其他学校不愿意收留的所谓“问题学生”。

有的学生是家长对学生自己的失望而主动送进这所学校,“池塘之底”也因此得名。

这里的校长为了管理好学生,所奉行的管理原则是“行动——反应”,一旦发现学生违反纪律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管制学生。

大声呵责、体罚、甚至是关 6 小时禁闭,这些都是为一群只有 10 岁左右的孩子准备的惩罚措施。

学生们并未被校长的手段所震慑,换来的是更加的叛逆。有打骂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深有体会,严酷的手段只能换来表面上的臣服,并不能帮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

从马修来了之后,一切开始慢慢变化。

在他来学校的第一天,便目睹了一场学生的恶作剧。

门卫马桑大叔被伤到头部血流不止,校长知道后勃然大怒,很快速地奉行了自己“行动——反应”的管理理念,迅速让所有孩子站在操场,互相揭发,但失败了,孩子们并不愿意揭发。

校长立即对此作出惩罚,不仅停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还让这个班上的所有同学开始轮流关禁闭。

马修是第一天上班,职位是班主任,在交接工作时,通过上一任班主任知道是一个叫乐格克学生所为。

原本想告诉校长以避免其他学生关禁闭,但又担心校长可能会暴力对待乐格克,于是决定自己解决。

通过了解,乐格克只是想跟马桑大叔开个玩笑,他并没有想到会伤到马桑大叔。马修不愿意乐格克受到校长的暴力惩罚,但也希望乐格克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于是让乐格克去照顾受伤的马桑作为对恶作剧的惩罚。

马修告诉了校长自己已经找到肇事者,但没告诉校长名字。并和校长商谈:让校长收回对学生的处罚,自己来惩罚肇事者。校长答应了。

马修对于乐格克犯错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他没有将这件事告诉校长,也没有告诉马桑,避免乐格克受到过重的惩罚 。

让乐格克照顾受伤卧床的马桑,乐格克因此也看到了自己的玩笑给马桑大叔造成的伤害。 这样的解决方式维护了乐格克幼小自尊心的同时也让他主动反思了自己的错误行为。

当面对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惩罚孩子,先了解他犯错的原因,再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惩罚。

不仅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不便或者伤害,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理解孩子,但不放纵孩子。

-2-

尊重而非忽视

马修不仅是班主任,也是一位音乐老师,在带着孩子们练习合唱时,发现佩皮诺和郭邦不会唱歌。

于是让佩皮诺做了合唱团的助理,给马修递乐谱和指挥棒;让郭邦做乐谱架,任务是站在马修的对面,像一个架子一样把乐谱撑开,配合马修的指挥。

这是一个很多人会忽略掉的细节,但恰恰是这个细节描绘出了马修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合唱团助理其实可有可无,马修可以自己动手拿乐谱和指挥棒,但马修让佩皮诺担任;

乐谱架完全可以用木架子代替,没必要让郭邦一直举着胳膊拿乐谱。

马修这样做,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两个不会唱歌的孩子可以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当他们体会到被尊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也是团队的一份子,会更有担当的意识。

试想,如果两个孩子没有被安排这些小任务,而是让他们一边玩耍。

那他们会是怎样的感受?

看着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参与了合唱团,但自己并没有为合唱团做任何事情,很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自己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作用的感觉,很容易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对一个少年孩童的成长来说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

被尊重会让一个孩子的价值感上升,价值感越强,自信心会越强。

被忽视就会降低孩子内心的存在感,从而降低自信心水平

在家庭当中,忽视孩子的场景也时有发生。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了解到他家里有老人生病住院了,一家人轮流在照顾。

我好奇的问他有没有让孩子参与进去,他不假思索告诉我没必要,并反问我这事儿怎么能让孩子去呢。

当时他的回答让我略显尴尬,似乎在告诉我这么常识的问题还用问吗。

他也觉得有所不妥,又补充说,孩子只有11岁,又不会照顾人,并且还在上学。后来就没再聊这个话题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光是我这位朋友,大部分的父母都不会选择让孩子参与,这并没有对与错。

当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尊重孩子,不要替孩子做决定,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

孩子如果愿意参与,可以安排时间少一些,但一定不要阻碍他为整个家庭的付出,哪怕只有一点点。

因为这可以增强他的价值感,他会切身体会到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并为家庭付出的幸福感,孩子也会因此对家庭有更强的担当意识。

还有很多事孩子都可以参与,比如:如何为妈妈过生日、家庭卫生的整理......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长大了之后就自然懂得一些道理。被尊重是一种感觉,孩子不会无缘无故感知,只能在经历中体会,而这种经历来的越早越好

如果你希望有一个自信的孩子,那就从尊重他(她)开始

-3-

点亮孩子的人生而非强迫孩子的人生

马修发现了皮耶尔喜欢唱歌,在同龄人里面也唱的很突出。

于是安排他作为合唱团的独唱,甚至单独开小灶教皮耶尔唱歌。而皮耶尔通过合唱团的表演慢慢找到了在音乐上的信心。

而皮耶尔的妈妈维奥丽特却不曾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歌唱。

维奥丽特是一位单亲母亲,对皮耶尔很失望,在她眼里皮耶尔是一个爱偷窃、又叛逆的孩子,所以维奥丽特把皮耶尔送到“池塘之底”这个问题少年的“专属”学校。

后来维奥丽特通过马修慢慢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唱歌并唱的不错,当她看到孩子开始改变时,难以掩饰的是她内心的喜悦。

当她知道是马修发现了皮耶尔唱歌的优势,并让鼓励皮耶尔担任独唱后,维奥丽特很惊讶。惊讶作为母亲的自己,却从未发现自己儿子优秀的一面。

父母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孩子,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最后,维奥丽特在马修的建议下,带孩子离开了“池塘之底”,上了专业的音乐学院,在母亲的支持下,皮耶尔也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音乐道路,并且与音乐相伴一生。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权拥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爱好,独立的决定权。

孩子也一样,只是在没有成熟的年纪需要父母通过教育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自身形成一个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独立个体。

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替孩子做决定、可以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未来,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父母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

维奥丽特在马修的指引下对儿子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就是母亲这一点点的转变却让皮耶尔走上了更幸福更有价值的人生道路。

父母的对待孩子态度不同,能给孩子带去的人生就不同。

作为父母,要成为点亮孩子的人生天使,不要成为强迫孩子的枷锁。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情节,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这样的剧情

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错了,不是没有,而是你没看到

我在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栏目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郑亚波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单亲妈妈,是一位加油工,自己的儿子阎铭威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这对一位单亲妈妈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孩子渴了不知道喝水,也不知道主动上厕所,严重的自闭症患者很可能在成年后依然没有工作能力。

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能产生一点点兴趣是非常难得的。

当发现儿子对声音很敏感时,她决定让儿子学钢琴。

一开始并没有培训班愿意接收一个有自闭症的学生,但郑亚波不愿意放弃儿子在音乐上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性,于是决定自己学习自己来教。

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学会的基础课,阎铭威学了两年。两年的耐心教学,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更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一份支持和一份相信。

努力终有回报,在郑亚波的努力教学下,阎铭威在18岁时钢琴达到十级,并在舞台上很自如地弹揍一首难度较高的《野蜂飞舞》,这让身为歌手的评委老师黄舒骏甚是惊讶。

这个成绩对于一个正常孩子来说并不算突出,但对于一个自闭症患者来说,已然是个奇迹。

郑亚波对儿子支持并未停止,她上这个舞台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愿意接纳儿子的更高水平的培训班。

他希望儿子能在弹钢琴这件事儿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但不一定有成为天才的土壤。

面对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孩子的导师,激发他的兴趣并坚定不移地陪伴他支持他;而不应该是一个教官,只懂得给他下命令。

-4-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育子方法

对孩子的理解,能换来的是他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允许你继续陪伴他心灵的成长。

对孩子的尊重,能换来的是他不断增强的价值感,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到自信的光芒。

对孩子的启发,能换来的是他人生追逐的方向,可以让他看到自己奋斗的希望。

孩子能不能成为你希望的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成为他自己希望的样子。

每一对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也都愿意为孩子倾其所有。

但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小事,更不是易事,这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更多的耐心, 就像郑亚波在节目最后所说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一种缘分,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写上什么要看家长的心态,没有不坚持的孩子,只有不坚持的父母”。

-END-

作者简介:半壶老酒,一个愿意成长的撰稿人

平台简介:顾一宸,青年作家,专注于情感治愈和励志分享,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我与你的惊喜是刚刚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写作变现:新媒体爆款高效进阶》等书。

*公众号:顾一宸(ID:guyichen6)。新浪微博:@顾一宸。欢迎前往*和微博关注,阅读更多好文。

相关标签:

讨论群

是心得,是建议,更是试管婴儿攻略

与本文相关问答

专业医生在线解答

大家一起在讨论

也许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目录导航 目录导航
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