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闺蜜跑生殖中心才发现,现在每10对夫妻里就有1-2对需要借助试管技术。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辅助生殖周期数已突破100万例,比五年前翻了近3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试管前的检查就像考试前的复习,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率就越高。
上个月接诊的32岁王女士就是个典型例子,备孕三年无果想来做试管。检查发现她的AMH值只有0.8ng/ml,相当于40岁女性的卵巢状态。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女性检查首要就是摸清生育力的『家底』:
去年刚升级的宫腔镜技术值得一提,现在有无创水宫腔镜,像做B超一样简单。记得隔壁诊室李医生上周接诊的患者,就是通过这个查出子宫内膜息肉,处理后才敢进周期。
总说怀不上是女方问题,其实WHO最新标准显示,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占比已达40%。上周遇到个程序员小哥,精液报告显示精子DNA碎片率35%,高出正常值两倍多。男性必查项目包括:
精液常规+形态学分析
精子DNA碎片检测(尤其适合IT从业者)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有个冷知识:现在很多医院开始用CASA系统分析精子,比传统人工检测精准10倍不止。
表姐同事夫妻俩连续3次试管失败,最后查出是封闭抗体阴性。像这类隐藏关卡还包括:
血栓四项(特别是多囊卵巢患者)
维生素D检测(70%国人都缺)
叶酸代谢基因检测
去年参加生殖年会时,专家特别提到现在普遍增加的胰岛素抵抗检查。有个案例印象深刻:体重正常的28岁姑娘,OGTT试验查出餐后血糖异常,调整后胚胎着床率直接提升20%。
见过最夸张的是有人带着半人高的检查单来咨询,其实很多项目是重复的。建议:
月经第2天同时查激素和B超
男方禁欲3-7天时预约精液检查
提前整理既往手术记录
记得去年帮朋友整理检查报告,发现她在不同医院重复查了3次输卵管造影。其实这类有创检查,带上原始片子给医生看就行。
协和医院邓教授在直播中说过:『检查就像体检,关键要看后续调理』。比如查出维生素D缺乏的,补充后卵子质量能提升15%;精子碎片率高的,配合抗氧化治疗3个月大多能改善。
有个真实案例:38岁的张姐AMH值0.6,通过DHEA+生长激素预处理,最后取到5个优质卵泡。所以说检查不是终点,而是精准调理的起点。
最后唠叨一句:见过太多夫妻急着进周期,结果因为检查不全被迫中断。建议大家按医生开的清单系统检查,该做的项目别偷懒。毕竟试管就像种地,土壤、种子、天气都得准备到位不是?
全部评论
帖子《试管前必看!全面解析男女双方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回复评论哟,马上抢占先机~